请输入检索词
一、培训任务
2024年,计划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农机手、青年农民和种植户等人员,围绕大豆、玉米、小麦、花生等重点作物生产,突出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养提升,开展经营管理型、生产和技能型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610人,围绕粮油稳产保供培育的人数达到80%以上,在线评价学员覆盖面、测评满意度99%以上。以村为单位,在全区选取20个村,开展农民素质素养综合提升培训。其中:
(一)经营管理型220人。围绕大豆、玉米、小麦、花生等重点作物生产和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分种类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紧扣农时,开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培训,突出良种选育、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农药减量增效、科学使用化肥、节水灌溉等内容,确保粮油作物安全。计划分为四个班次.
1、粮油作物种植一班55人。以粮油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规模化种植户等为对象,围绕全产业链开展补短板强技能培训。重点面向田横、金口、灵山、龙泉等镇街组织培训。
2、粮油作物种植二班55人。以粮油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规模化种植户等为对象,围绕全产业链开展补短板强技能培训。重点面向移风店、段泊岚、大信及蓝村等镇街组织培训。
3、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班55人。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型社会化服务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带头人为对象,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重点面向移风店、段泊岚、田横、龙山等镇街组织培训;
4、果茶经营管理班55人。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种植户等为对象,围绕果菜茶等特色经济作物,开展经营管理、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还田、市场营销等综合措施培训。重点面向温泉、岙山卫、龙泉等镇街组织培训。
(二)生产和技能型390人。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和大豆油料扩种,加大对种植户培训力度。聚焦大豆玉米提单产、机械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科学安全用药、农机维修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计划分为四个班次。
1、农药安全使用管理专题培训班100人。以全区农药使用或经营户等为对象,围绕农药安全使用、安全防护以及农药经营人员基本技能等方面开展培训。(具体培训人员由植保科组织)。
2、玉米、大豆单产提升专题培训班100人。以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种植户等为对象,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等相关技术应用,开展玉米、大豆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应用和技术技能培训。重点面向灵山、移风店、段泊岚等镇街组织培训。
3、农机手专题培训班100人。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等为对象,聚焦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围绕高质量机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等重要机械化技术,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重点面向灵山、移风店、段泊岚等镇街组织培训。
4、青年农民及退役军人专题培训班90人。与团区委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对接,以全区青年农民、退役军人等为对象,围绕种植技能、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具体培训人员由团区委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
(三) 农民综合素养提升班。以村为单位,在全区选择20个村,每村选取40个农户,开展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培训时长半天。培训内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移风易俗、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乡村优秀文化等,普及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过程的能力和意识,培育文明乡风,可与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应急性培训结合开展。举办培训的镇村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培训对象和现场教学组织工作,具体培训工作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
二、资金使用方向
本项目培训资金共计219万元,其中:
(一)经营管理型培训220人,人均培训标准5345元,共计122.3万元。其中:粮油作物种植一班55人,计30.57万元;粮油作物种植二班55人,计30.57万元;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班55人,计30.58万元;果茶经营管理班55人,计30.58万元。
(二)生产和技能型培训390人,人均培训标准2223元,共计86.7万元。其中:农药安全使用管理专题培训班100人,计22.23万元;玉米、大豆单产提升专题培训班100人,计22.23万元;专业农机手专题培训班100人,计22.23万元;青年农民及退役军人专题培训班90人,计20.01万元。
(三)农民综合素养提升班。在全区选择20个村,每村投入5000元,每村选取40人,共计培训800人,计划投资10万元。
培训总资金不变,通过报单价方式确定最终培训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