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2025年青岛市即墨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聚焦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重点工作、体制机制等4大部分13项公开任务进行部署要求,旨在全过程推进政务公开,全链条加强政务信息管理,为即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政府信息“晒”得更透亮,平台阵地更牢靠
信息发布更准确、更全面:将继续采取“智能检查+人工审核”双模式核实把关拟发布信息,给网站信息装上“安检仪”;对领导信息、政策文件等重点栏目,全年进行20次以上“栏目体检”,确保内容准确、更新及时;全新改版的“千年商都泉海即墨”频道,将成为展示即墨历史、地理、文化和发展的亮丽名片;市民发现网站存在错敏词等问题,依然可以通过“我为政府网站找错”随时反馈,相关部门将第一时间核实整改。
政策解读更“接地气”:解读形式更鲜活,综合运用多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配上图片、视频、动画甚至卡通,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变成大家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的“大白话”;解读视角也将更丰富——局长亲讲、专家深谈、记者实评、AI智解等。这些“花式解读”的目标只有一个:多角度帮你吃透政策红利。
百姓声音更受重视:即墨政务网上的“公众参与政府行政决策”
平台将升级,全年至少开展20项意见征集活动,让市民的意见建议从提出到采纳全程可见;线下的“政府开放日”活动将打造品牌,全年至少30场,诚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走进政府机关,“零距离”感受政府运行;各镇街的政务公开专区也将优化,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政策展示窗、咨询站。
政务新媒体更“贴心”:全区政务新媒体账号将接受“周检”,确保更新及时、内容准确;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测,错别字、失效链接等问题将无处遁形;“即墨政务网”微信公众号将开设专栏,集成展示热门便民服务,成为指尖上的“政务百事通”。
依申请公开更规范高效,群众诉求更受重视
流程更清晰:区里将统一制定《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实时更新各类告知书范本,让申请接收、登记、办理、答复等环节责任到人,让各个办理流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办理更有效:政府部门将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与申请人沟通,联动相关部门,以解决实质性诉求为目标,力求“件结事了”。对较为复杂的申请,将组织相关单位和法律顾问“集体会诊”,群策群力共同“支招儿”;区政府办公室将继续对各部门、镇街出具的告知书进行“二次把关”,不合格的将被要求“回炉重造”,切实提升答复质量。
监督更有力:升级“即墨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调度平台”,对全区各政府部门、各镇街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进行“周调度”,督促各单位及时履职;还会组织“模拟暗访”,线上线下测试各单位答复情况,对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指导。
公开赋能发展,聚焦经济民生关键点
服务产业升级:政府将重点公开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政
策信息,助力项目“招得进、落得下、建得快、效益好”;加强对重点产业政策的解读,推动产业规划落地生根;房地产领域信息也将持续公开,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回迁和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让群众“安居”更安心。
助推民生政策落地:围绕提振消费,政府将大力宣传消费品以旧换新、文旅消费、农村消费等政策及成效;就业是民生之本,即墨将加大现代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扶持等政策的解读推送,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切领域也是公开重点:
教育:全面公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信息,助力教育强市建设。
养老:公开养老服务扶持政策和养老机构监管信息,宣传推广“银龄行动”品牌,让老年人乐享晚年。
医疗:围绕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改深化,做好信息公开解读,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
旅游:优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宣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质。
强基固本,完善机制提升能力
领导更有力:坚持党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镇街需明确牵头科室,配强人员,严格落实信息审核发布等制度。
目录更清晰:将分层级分领域制定“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明
确每项信息的公开主体、内容、时限、方式和责任,并动态更新;将持续探索不同类型信息在不同平台(网站、新媒体)的公开时限规范。
能力再提升:持续开展政务公开轮训,特别是刚刚从事政务公开工作的新人,将被重点“针对”确保其业务能力迅速过关;全年组织至少2次业务考评,重点讲解法规、剖析案例,并进行现场测评,以考促学;针对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电话,将组织2次“模拟呼叫”,确保电话畅通有效。
品牌树标杆:挖掘推广优秀经验做法,突出公开服务发展的实效;重点打造“墨政即开”政务公开品牌,通过政策解读、开放日活动、网站新媒体等多渠道宣传,让品牌深入人心。
阳光政务,温暖即墨。2025年即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全面升级,核心在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让群众参与和监督政府工作更加便捷有效。每一项举措,都指向一个更透明、更高效、更温暖的即墨。随着“墨政即开”品牌日益响亮,即墨的“阳光政务”必将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