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关于打造即墨“无废城市”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4-11-08
收藏
纠错 建言
文号 会字第075号 年度 2024 类别 生态环境
委员姓名
工作单位
承办单位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
附议委员
文号 会字第075号
年度 2024
类别 生态环境
委员姓名
工作单位
承办单位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
附议委员
提案内容

关于打造即墨“无废城市”的提案 城市承载着万般精彩,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废物垃圾。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产生的垃圾和废物数量还在不断增长。针对城市废物的处理,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不久前,多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就是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为各地做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制定了“路线图”。 应该看到的是,在当前经济和科技条件下,“无废城市”并不能做到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等于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无废城市”的推进,目前仍是试点阶段, 推行过程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国家层面,缺乏有关建设“无废城市”的方案,缺乏具体的创新标准、体系,及考核办法,导致各地推进不一。特别是涉及多个部委主管,主体不清,导致工作进展不平衡。 二是个别区域缺乏完善固体垃圾分类的设施,回收处理方式一烧了之,缺乏处理公司进行科学处理、循环利用。 三是绿色消费方式、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宣传不到位,没有让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办公、低碳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准则和习惯。 四是奖惩机制不到位,没有通过税收奖励的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也不能通过技术高科技手段实现垃圾分类和循环使用的管控,最大限度的实现减量和资源再利用。对一些乱排乱放、不执行垃圾分类和循环的企业和个人处罚手段力度不够。 五是固体废物的利用大户在企业,部分企业的废渣等废弃物处理不得当,不愿意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实现垃圾的减量、对固体垃圾进行循环使用。 打造“无废城市”,解决生活和大量废物需要处理之间的矛盾,让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我们既要发展也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对此需要综合考量、科学应对、协调发展,努力打造“无废城市”。结合即墨特点,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国家、全省、全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方案、规划、制度,进行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明确路线图,做好规划图,让城市功能更完善、环保设施更配套、环境治理更到位,切实明确职责、任务、目标,真正做到通过规划引领“无废城市”建设。 二是推进绿色发展。明确绿色发展途径,部门配套联套联动,加强对企业、商户、农民的督促检查力度,大力推行无公害发展模式,减少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 三是配齐基础设施。城建、自然资源、园林环卫、镇(街道),共同发力,配套垃圾处理设施,特别是做好固体垃圾处理分类设施的配置,防止出现乱排乱扔乱放垃圾现象。 四是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媒体、报纸、公众号等形式,加强对绿色消费模式、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让低碳环保成为全社会的文明准则。 五是加强奖励惩处。出台税收、奖励政策,对采用高新科技手段实现垃圾分类和循环使用的企业、单位、个人,给予减税、奖励,最大限度的实现减量和资源再利用。对一些乱排乱放、不执行垃圾分类和循环的企业和个人,环保、司法部门及时跟进,进行有力处罚。

答复意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