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环境治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4-19
收藏
纠错 建言
文号 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0号 年度 2024 类别 文教旅游
委员姓名 祝信贺
工作单位 区水资源综合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 即墨区教育和体育局
附议委员
文号 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0号
年度 2024
类别 文教旅游
委员姓名 祝信贺
工作单位 区水资源综合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 即墨区教育和体育局
附议委员
提案内容

一、背景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机动车的普及,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和拥堵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影响学生上下学安全和社会出行效率的突出因素。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校园及其周边交通环境治理工作,有效维护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但是我区中小学周边交通环境的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做好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师生安全,有利于群众出行,更能够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二、原因分析 

学校上学、放学期间交通流量瞬时集聚且持续时间短,中小学周边交通设施的布局与交通组织都较为困难。 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如路网结构和密度不够合理,某一条道路高度集中,不仅造成该道路超负荷运转,学校周边拥堵,也直接导致连接学校的道路拥堵。 

2、学校出入口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出入口设置在主干道上,主干道车流量大,车速快,高峰期间接送学生车流对周边道路通行效率影响大,且存在安全隐患;还有部分学校出入口距离道路交叉口较近,高峰期接送车辆排队溢出回堵道路交叉口。 

3、接送和停车空间的不足。由于学校未设置足够的家长接送空间,没有配套建设接送学生的专用临时停车位,致使家长接送学生时占用学校周边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交通空间,甚至直接停在车行道内上下车,既不安全,也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造成交通拥堵。

 三、建议 

1、立足路网,均衡流量。学校周边的路网应保证连续性和可达性,加密疏解支路和街巷道路,并合理组织单向交通,以快速疏散人流和车流。此外学校周边应避免出现断头路、瓶颈路等,并严禁大货车在学校周边道路通行,以便于交通组织,提高交通安全性。

 2、突出重点,兼顾各方。学校周边道路应在保证慢行和公交优先的原则下,明确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对于流量较大的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应进行物理分离,有条件的设置绿化隔离,条件困难的可设置护栏隔离。 

3、以人为本,优化学校交通组织形式。人行过街方面,学校周边道路交叉口和学校出入口附近应合理设置过街横道,以平面过街为主,因地制宜地采用立体过街设施。考虑到师生过街需要,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信号灯可根据交通流分时段控制,如上下学期间信号灯的行人通行时间可适当延长。  

4、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学校周边条件。利用路侧临时限时停车、学校周边一定距离提前停车、周边场所借场停车等方式来统筹解决,但不得占用人行道、公交停靠站,不得影响慢行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对学校周边存在待开发地块或公共停车场、公共广场、公共绿化等公用设施的,要积极整合资源,利用这些闲置用地,建设绿荫停车场、接送车专用通道等交通设施,解决学生出行交通问题。地面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学校操场、跑道等建筑用地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位及接送车专用通道,解决地面交通拥挤、人车混行问题。 

5、宣传先行,促进习惯养成。中小学是交通法规宣讲的重要阵地,要在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保障师生交通安全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要利用交通安全大讲堂、学校公共广播、电子显示屏、学生家长微信群等平台开展多方位、全覆盖、立体式宣传教育方式,宣讲校园周边交通组织措施,大力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并通过学生影响家长,规范家长接送学生期间的交通行为,以此来促成校园周边交通的主要参与者共同养成依法通行、依法停车的好习惯,共同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的有序、畅通、安全、绿色、文明。

答复意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