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共生产8.39万辆新能源汽车,建成723座充电站、2.8万个充电桩。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开展方向。未来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开展。随着即墨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持续攀升。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充电桩生产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即墨区202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争取到2022年底,全区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000个。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即墨区已建成充电桩1942个,其中接入山东省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充电桩1199个,私人充电桩743个。但新能源汽车在即墨区的发展速度并不乐观,充电设备的不足仍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在我区使用的主要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置总量不够、覆盖面不足。根据相关部门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而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10年,中国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约6300万台的缺口。
(二)充电桩存在安全隐患,产品质量、后期管理等需提高。随着充电桩设施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其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充电桩如果出现防水、防锈、密封性能差、接地性能差、绝缘电阻过低、充电枪插头锁紧不可靠或者冲击电流过高等等问题时,就容易导致电动车电池起火或者使用者触电等风险。据统计,超过20%的用户在使用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时遇到过故障抢修不及时的问题。
(三)充电桩利用率低,运营成本增大,社会投资热情不高。当前,公共充电设施负外部性明显,往往由于“重建轻管、企业缺乏互通”等问题,导致了部分充电桩急用又不可用、可用充电又太慢、充电快又存在安全隐患。公共建桩数量和实际利用率很难平衡,持续亏损削弱运营商的积极性。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需求也随之升高,充电桩的建设工作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足够的充电桩,足够安全质量指数,才能更好促进行业长久发展,满足居民及外地来即旅客的需求,从而提高政府形象。
为此建议:一是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分布式建桩。在现有的路边停车位进行建桩,既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又可以确保充电桩的覆盖面。这样分布式建设的充电桩所具有的土地占用少、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可以更快更好地解决现有充电桩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的问题。二是建设充电桩移动式检测系统。据了解,电动汽车充电桩已列入国家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计量强制检定,移动式检测系统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三是鼓励充电桩产业上下游相关方以合资形式成立充电桩运营公司。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公共充电桩投资大、不互联互通等问题。